而立之年辞去高校工作回家种菇;不惑之年出国深造,在国外创办生物科技公司;12年前,回乡创业,探索“科技兴农”。这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益槐三次重要的人生抉择。
记者近日走进“安发”,在高益槐宽敞的办公室内,他这样解读他的选择:“做农业,就要到一线去。”
1949年,高益槐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古田是闽东小山城,竹笋、菌菇等山珍丰富。“香菇、竹荪怎么吃稻草吃木头,怎么长出来?”为了引种食用菌,高益槐产生了求学路上的第一问。
当他决意从福建农林大学辞职返乡时,人工种植猴头菇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高益槐攻克了技术难题后,每公斤猴头菇卖出上百元(人民币,下同)的传奇,令他被当地农民誉为“财神爷”。
如今,古田县已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吉巷乡乡长邱儒华告诉记者,现在当地不少农民种菇年收入过10万元,正是得益于当年的技术传播。
“竹子沥液为何能清肺热?丹霞地区的铁皮石斛为何最好?”高益槐又有了新的疑问。他直言,中国生物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只停留在食用上,价值难以体现。
高益槐向记者讲起老中医外公的故事。外公精通医术,曾用烤竹滴沥治好了高益槐中风的奶奶,“但他经不起问,说不清中药的有效成分,这也是中国中草药无法被西医体系接纳的原因。”
1992年,已是中国食用菌栽培专家的高益槐作为交流访问学者,赴农业发达的新西兰深造。最终,他利用低温活性提取技术,将灵芝蕴含的药用成分多糖D6分离提取出来,在全球首创实现不同多糖成分的药性兼容和互补。
这一技术很快申请了国际专利,高益槐也因此声名愈隆,屡屡受邀到中国高校讲学。每次归来,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差异悄然刺激着他。
“如果这个(低温活性提取)技术在国外,要么卖给洋人,不带回来。我从农村出来,非常清楚这个技术能让农村有什么变化,我确定,必须带回来。”2005年,高益槐回到宁德创业,他把实验室搬回来了,把高耸的密封提取罐也“搬”回来了,专业研发真菌、植物和海洋生物等保健品。
“我不但考虑用生物资源原料加工带动食品业、医药业、轻工业及第三产业等众多产业发展,也考虑企业本土化,走特色生态经济之路。”高益槐说。
深耕12年后,“安发”已在中国建立20多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近百个原材料基地,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安发”的成功实践,被福建省社科院课题组定义为“安发模式”。
“安发把古田的香菇,连香菇脚都一扫而光,经过高科技加工,卖到每公斤一万美金。”他反问,“这样看,农民增收一定要离开农业和农村吗?”
他期待,人才引进、专利技术落地、品牌推广、财税优惠等更多农业利好政策出台,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对中国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在高益槐看来,当下中国为海外侨界科技人才回归创业发展创造了很多机会。
作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益槐亦坦言,部分有本事有潜力的华人华侨归国创业无法落地或“夭折”而打道回府,“需要政府做好引导,提供培训和信息交流渠道,以解决水土不服的难题。”
去年,“安发”荣获“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高益槐也被评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对他而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恰是真正脚踏实地的人生追求。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