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传承已久的中医药再创新功,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实践证明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而素有药物宝库之称、天然药物资源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的云南,此次防疫中,中医药和云南抗疫中药制剂已传至国内外,甚至写进老挝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云南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药,据初步统计,彝族药有1189种、藏药资源有598种、傣族药用植物1214种、拉祜族药100种……云南是一个民族医药大省,但不是医药发展的强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农业分散、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中医疗效;二是云南省中医人才青黄不接,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三是科研投入、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科技教育不足,造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部分中医自身素质较低,行医多靠经验取胜,没有完善健全的甄选体系,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根据云南省中医药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云南省加大实施《中医药法》的力度
《中医药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构建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了对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生产经营的监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云南省要以实施《中医药法》为契机,加快中医药法配套制度落实和实施,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弘扬云南中医药文化,不断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第二,设立中医中药资源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
云南是旅游大省,将旅游与中医药结合,用资本来推动,努力打造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与环境、健康与心理、健康与旅游、养生与旅游、医疗与旅游相结合的产品、环境和服务,如养生食品、身体食疗、康复环境、修心胜地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健康产业市场,使云南真正成为健康旅游目的地。
第三,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强化药材质量
中医中药多为植物性资源入药,且多为野生药材。随着产业的发展,野生资源不断地减少,生态资源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急需对云南省的中医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应该在开展中医中药资源调查基础上,掌握常用品种和稀有濒危品种的资源状况,并在市场准入源头设立标准(可开发利用的品种,可开发但应受到一定限制的品种,禁止开发利用的品种)。
2、引进权威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加盟到我省中医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中。
3、积极调动医药企业和产地居民参与到种植与发展中来,确保此项工作变成健康产业、惠民产业和富民产业。
4、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体系、质量等级评价制度。
第四,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努力争取增加云南民族药品种数量
民族医药在大病和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现代医药和中医药的良好补充。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医疗保险目录中,在新增药品中争取给予云南民族药的支持,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云南是民族省份,应优先增加云南民族药品进入本省份《医保目录》。
第五,大力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强化发展中药衍生品行业,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和质量监管。加强中草药饮料、中药日化品、中药保健品等为代表的中药衍生品的科研创新。如加强对彝药牙膏、三七面膜、排毒眼罩等产品的深度研发,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认同中药的重要性,引领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六,加强云南中医药人才建设
支持云南省中医药相关学科建设,争创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同时鼓励高校增设中医药类相关专业。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第七,推进云南中医药开放交流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台湾地区中医药交流合作,全面加强云、贵、川经济圈中医药合作,推进区域中医药融合发展。同时,持续推进与东南亚等国家合作创立国家级中医药研究基地,挖掘和传承云南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大力促进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积极推动云南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