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要求:要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上周,三生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9中国健康产业媒企融合发展”论坛,来自大健康产业的100多家企业,包括行业专家在内的近300名行业人员参加了论坛,其中大家也聊到了关于中医保健养生、治未病等话题。
关于中国的中医文化,我想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刮痧》,讲述了生活在美国圣路易斯的一家中国人,因为爷爷看不懂药品上的说明书,用中国传统中医的办法——刮痧,为5岁的小孙子治疗闹肚子发烧,而被美国邻居指控为“虐待”儿童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电影里的一家人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冲突陷入了困境。
时过境迁,现在再来看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世界看中医
在日本,中国中医被叫作“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很早以前,日本人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
在韩国,公元6世纪前就将自身的治疗方法与传入的中国医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有独立特色的韩国中医学。韩国政府承认传统医药的合法性,并将它纳入了医疗保健体系,命名为“韩医”,在国内已家喻户晓。
在英国、加拿大,现在分别约有3000多家中医和针灸诊所,澳大利亚有4000多家。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对中医越来越认可和热衷,“到中国学中医去!”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中医无国界,但她的根在中国
反观国内,尽管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在国内的发展,却阻力重重。尤其是人们对传统中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得不够,对“祖传”、“秘方”、“偏方”的迷信,造成社会上对中医认识的混乱,让很多“赤脚大师”钻了空。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精益中药养生,生命素养管理
三生在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生活产品的同时,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技结合,提出了以身心平衡为核心的差异化定位:精益中药养生,生命素养管理。
近年来,三生将中药养生作为未来产品发展的立足点之一,为了给健康产品的研发注入最前沿的科技力量,我们与包括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在内的知名机构合作,尝试将浙江地域特色药材的优势与三生精益中药养生的产品定位两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借助省中药所、中医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不仅能研发出优质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更有利于弘扬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尽一份力。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