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领域,“直销”需要更多理论支持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直销”是一个市场经济领域,需要专业的理论框架,搭建更好的理论层级,从经济学、营销学上完善对“直销”的研究。“直销”进入大学的研究室,进入大学老师和教授的研究范围,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应该大力推动的好事。
中国直销原本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在拿来主义的精神指引下,很多东西进入中国直销就变得有中国特色了。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中国直销的发展,就需要“中国思维”。大学,以学者、教授和老师们组成的学院派,是创制直销界“中国思维”的必需。
已经有不少人走在这条路上,比如北京大学直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等机构已经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直销行业,并不断推出了研究成果。2015年年底,北京大学直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直销行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报告》;2016年8月,北京大学直销发展研究中心又发布了《2015中国直销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诸如此类的研究总结,对于中国直销行业、直销企业的发展是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的。
人才范畴,中国直销要建立大学人才库
“‘直销’进入大学”另外一个巨大的作用在于人才培养。目前阻碍中国直销快速健康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人才因素是核心,尤其是这两年,传统企业大肆进入直销行业,但是相应的管理人才原本就极其匮乏,导致了行业不正当挖人现象频频发生。
这种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直销行业目前混乱的局面:直企不断增多,职业经理人身价水涨船高,有一定功底的直销行业专业人才被各大直企挖来挖去,诸多直企本身管理经常间断,继而影响市场的稳定。
所以,要解决直销行业的人才困局,必须要让“‘直销’进入大学”!就目前中国的国情现状来看,中国各个行业的人才大多数还是集中在普通高等全日制大学里面。所以要想让中国直销未来能真正发展起来,这个人才的蓄养池必须建立起来。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90年代末两千年初的广告营销专业热潮。当年中国经济大潮开始全面涌动,全国各个大学只要有条件,就开始开设广告营销专业,但是一直到现在,广告营销专业,还是市场领先、理论滞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广告营销专业出身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极大地提升了经济的活跃度。直销行业的人才培养,也可以借鉴这一过程。
市场规范,大学生应该成为“直销禁地”
“‘直销’进入大学”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直销经销商进入大学招纳新人,在这一点上,笔者坚决反对。
首先,从法律上来说,《直销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得招募下列人员为直销员:(一)未满18周岁的人员;(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三)全日制在校学生;(四)教师、医务人员、 公务员和现役军人;(五)直销企业的正式员工;(六)境外人员;(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从事兼职的。作为直销企业的市场主导方,直销团队不能也不应该无视法律,进入大学发展直销经销新人。
其次,从情理的角度上来说,直销作为一种创业方式,也不适合进入大学。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补贴生活所需,用自己的劳动和智力,为盈利机构兼职赚取一定的费用,这是目前中国大学生应该倡导的趋势。但是一旦进入创业范畴,大学生的身份和时间上的冲突,会导致大学生本末倒置,将赚钱变成大学生涯的唯一目标,而将“学习”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一点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合情理的。而且中国直销目前很多经销团队并不是以小额消费为导向,为了提升业绩,很多团队在设置奖金方面,特意突出“转介绍”的奖励,会让大学生之间的情谊蒙上“金钱”的色彩,一不小心就会毁掉一生。
最后,回到本文最开始提到的那种极端现象:贷款做直销!简直是将大学生拉入了一个漩涡!大学生贷款应该是为了满足学习的费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为了成功率只有50%以下的所谓“直销事业”。
因此,在笔者看来,“‘直销’进入大学”是应该推动的,但是怎么进入?以怎样的方式来反哺直销行业发展?与大学生的互动形式应该如何?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唯一不可逾越的禁区是:大学生坚决不能从事直销经销事业!这应该要成为“‘直销’进入大学”这个大命题的底线!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