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的智慧化应用与服务——海峡两岸暨港澳智慧医疗协同创新论坛现场
随着智能科技的垂直细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落地应用实现较为迅速。
“把智能化用在医养,那未来一定是你的。”9月21日,以“科技引领生命健康新时代汇聚湾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深圳举行,主题论坛“医疗健康产业的智慧化应用与服务——海峡两岸暨港澳智慧医疗协同创新论坛”同时召开。参加论坛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蓝辉耀对大健康产业与智慧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前景发表了非常肯定的看法。
蓝辉耀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其覆盖之广包括了医疗、医药、养老、健康管理等方面,是‘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科学既是未来的科学,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二者的结合将为各自的产业化发展带来巨大市场潜力。”
智慧科技是否真的会展开在大健康产业?对称平衡疗法创始人、美国东方医学中心主任崔志强向记者表示:“现阶段,我认为中国在AI的医学应用方面发生了方向性的错误。”但崔志强同时认为,数字化应用加上智慧科学的融合一定会帮助中医实现“临床效果治疗超过西医”,并“走向世界”。
“医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龙头”
关于大健康产业,蓝辉耀认为其龙头是医养,特别是在老龄化较为突出的中国。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蓝辉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2.5亿,占全体人口的17.9%,已达到联合国10%的老龄化标准线。当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向老龄化,就意味着老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从传统的养老到医养结合的过程,无疑需要医疗技术人员的参与。
蓝耀辉用一串串递减的数字向记者表现我国医疗人才力量的缺失程度。“目前全国需要照护的老人有3700万人,养老服务人员仅100万人,其中受专业培训者30万人,有执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科学就体现了它的价值。”
他举出几个例子佐证:“例如科技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其可以为器官功能衰竭的老人提供人工器官;例如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可以帮助老人买菜、与老人聊天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只有智能化了,才能展开包括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老年护理学在内的大健康产业。”
实际上,我国已在今年4月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蓝耀辉介绍到,意见推行以后,至目前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落实阶段,22个省已经参与,4000个志愿者合作点已经形成,并还将越来越多。
蓝耀辉认为,政策的保障、法律的健全、专业照护人才队伍和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以及全民个人养老意识的提高,都将帮助医养结合实现“全民化”,智慧科学的参与也将帮助医养结合进一步发展。
“中医数字化了,就一定能走向全世界”
与蓝辉耀在医养方面体现出的绝对信心相似的是,在中医走向国际化和百姓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的选择上,智慧科学的应用将提供很大一部分帮助。
崔志强首先对记者讲了中医与西医在看病时的不同角度,也是中医的绝对优势之处。
对称平衡疗法创始人、美国东方医学中心主任崔志强
“当我们看病时,西医是通过仪器从形态变化上来观察,包括影像学和化验两大类,但当人在功能上发生变化时,西医就无法检查出病源。从现在医学的发展来看,大家开始希望医学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检查,这很可能就是中医未来的优势,随着社会科学、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崔志强称。
他紧接着说:“如果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用进中医,那么中医对临床效果的治疗一定会超过西医。”
AI中医是否会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主要趋势?崔志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来讲,必然。”但他也坦然地对记者讲出国内智能科技与医学结合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包括参与峰会的专家在内少有人说出的个人看法。
“AI和物联网属于IT产业,因此它的思维方式和盈利模式都靠近IT,即‘流量越大越赚钱’,而医学的核心是从生病到痊愈过程中的数据,这是二者很大的差别和矛盾,且已经影响了智能产业到医学的渗透。”
可观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接触中医,崔志强有趣地将现象与文艺复兴类比。
“像文艺复兴时代一样,两千多年来中医基础的思想得到了复活,这也显示了中医向好的发展趋势。”崔志强称。
而他接下来的一段话,让采访间瞬间充满东方学术氛围,也表现了对中医国际化的非常积极的态度。
“2500年前,黄帝已经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是用技术,一针二灸三用药;‘数’是数字化概念,《黄帝内经》根据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关系研究出对人类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2500年前老祖宗就有了数字的概念。”
“而中医数字化了,就一定能走向全世界。”崔志强向记者称。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