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大健康产业变得尤为活跃,不论是政策的出台,还是技术落地、商业变现,都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进展。根据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测算以及人口城镇化数据的预测,我国城镇化和老龄的因素到2030年至少会带来1万亿元以上的健康需求增量,健康需求或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粗犷的扩张过后,大健康产业终将围绕‘价值’展开终极较量。”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近日在“雁栖健谈”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上指出,医疗最大的价值就是治病救人,促进健康。经历了十多年规模化增长之后,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已经走到了新的拐点,大健康产业也从“规模”开始向“价值”转变。
新药研发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医药创新一直是大健康产业中深耕的领域。业内预测,2019年将是医药创新的转折点和元年,同时也是强监管年。仿制药将进入微利时代,生物医药和创新药则将进入黄金时代。
王彬表示,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的销售规模保持年均约20%的增速。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国内近半数市场被进口药瓜分。受到关税过高、代理层级多、垄断供应等因素的影响,药价过高的问题尤其突出。
但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对涉及28项进口药物的进口关税进行调整。在王彬看来,随着国家层面的介入,相信进口药物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另外,可喜的是,我国原研的三款单抗药物也先后获批上市,打破了跨国药企独占国内市场的局面。
“仔细看这几家取得突破的药企,除了恒瑞医药一家的规模和体量很大之外,其余的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的成立时间都不算长。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创新药企在去年尚未盈利的情况下就实现在港交所上市。”王彬指出,这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创新的包容与支持。“近日正式开市的科创板中,生物医药企业数量高居榜首。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投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进口替代。”
复宏汉霖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商业运营官、首席战略官张文杰认为,中国在纯粹的新药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制药界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假以时日,中国的新药研发定能在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诚存资本创智合伙人方贤赟则认为,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能够在某一事件上形成合力,新药研发也不例外。当前整个医药行业从原来的营销驱动、市场为先的观念逐步向技术驱动方向转移,越来越多的资本、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向这一领域聚焦。
但从投资方的角度分析,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周伊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多阶段并存、总体偏弱的状态。我国的新药研发前面发展很快,但要想跨一个台阶出现大量的新机制、新机理、全新靶点研究的创新药企业,仍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医疗服务项目将优胜劣汰
在此次会议上,《2019互联网+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优质项目评审白皮书(征求意见稿)》(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对在实现科技和健康管理与全科医学的结合下的新赛道做出阐释,并充分总结了“互联网+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的总体特点及四大场景。
国际生命质量管理协会会长黄明达表示,以生命健康为中心的新健康发展时代即将到来。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也表示,老龄化、慢病和预防是未来二三十年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技术驱动型的医疗服务业已经走到了新的拐点。
回顾我国的医改历史,可以发现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和医改政策息息相关。毕马威KPMG中国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表示,2003年国家对于中国医改是市场化还是政府主导进行了激烈辩论。2003年的SARS推动了2009年的新医改,这从某种程度上制定了国家主导的方式,同时也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起到了很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香港希玛眼科集团执行总裁李肖婷在谈及医疗服务行业变化时则表示,社会办医、专家专办、企业改制医院等占据非公医疗的60%。这一群体在经历野蛮生长期、快速发展期后,如医疗服务行业一样也迎来了发展瓶颈期。她认为,当前医疗服务行业的瓶颈期,是医疗规模扩张、医疗价值转变的一种必然状态。
“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等变量,促使医疗服务业未来将在多维度需求中突破,而其核心还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那些大量满足‘伪需求’的项目即将倒闭,产业会进一步优胜劣汰。”王彬分析说。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