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保健”市场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称,要改革现在的保健品注册制度。更多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宣传。对于张茅指出的改革方式,全国人大代表韩金光建议,应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营养健康促进立法,让保健产业得到应有的良性发展。
近期以来,保健品方面的消息众多,老百姓关注度较高。据张茅介绍,从今年1月8日,13部门联合整治,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到3月1日,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
而目前的保健品市场现状看,保健品企业夸大宣传是一个误导消费者,形成保健品行业乱象的主要原因。
张茅称,“保健”市场中有些概念确实也难以界定,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企业自己定位的保健品,也有在有关部门注册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这里面虚假宣传的成份确实不少,容易对老年人、儿童造成危害。
张茅称,保健品市场乱象比较多,危害大,必须加强整治。将来改革的目标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外,要扩大企业自我声明的范围。食品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由市场来检验,由消费者来检验,减少政府的鉴定。
韩金光认为,当前,人们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认识不充分、不科学以及权威指导的缺失,使得部分群众营养不足或过剩、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科学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满足人们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是政府、人民和产业共同一致的期望。然而,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之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首先是健康产业发展不均衡,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营养健康科学研究处在发展阶段,产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尚不清晰,产业难以放开扩大科技创新活动,产业投资普遍规模不大,行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普遍较少,营养保健食品低水平复制较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其次,保健市场竞争无序,常常被负面消息困扰。一些非法企业用一般的产品,甚至较差的产品去过度扩大宣传,抬高价格,这样的方式给保健品产业带来负面的影响,现在保健品几乎成了过街老鼠。而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消费者放弃本土品牌竞相购买境外产品,继而又引发了产业资本外流。
但现实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群需要膳食类的产品来维持健康。
据医疗领域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现有慢性病患者近3亿,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中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这些慢性病超过六成是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慢性病的主要手段,其中营养防治至关重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也指出:“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临床营养干预指南。对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住院患者开展营养评价工作,实施分类指导治疗。建立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者长期营养管理模式,开展营养分级治疗。”
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指导思想提到:“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到2030年要实现的目标:“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由此可见,发展健康产业是实现“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纲要》要求。
鉴于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韩金光认为,一些改革措施不能一棒子打死,对于一些有科学论证的产品,可以适当放宽宣传空间。以往有关规章对于保健品的监管主要是事后监管,未来改革中可以提高保健品企业的门槛,同时加大对企业的追究责任。
同时,韩金光认为应该促营养健康的立法,通过立法之后制定的游戏规则,加大对老百姓的健康宣传。
关于处罚方面,韩金光认为应该有长效机制。当前进行中的13部委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违法违规现象被有力遏制,新的市场秩序开始形成。但是,如果缺乏长效监管机制,违法违规行为恐会卷土重来。建议对营养保健食品的科学价值进行客观宣传、创新监管方式、正面引导消费、增强行业信心、保护合法企业,避免盲目打击误伤“良币”。
就保健品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领域方面的人士认为,未来十年内将会逐步成为产业集群较大的领域,但整个产业形态随着中外企业在质量、创新方面的竞争,本土企业的产品也将主要集中在具有优势的更具科学、科研的核心优势上。韩金光称,接下来的改革中,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营养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参与行业相关科研创新。加快发展营养健康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建立系统的营养健康科普宣传体系,广泛开展营养健康科普国民教育,加深对营养与慢性病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营养认识水平和营养保健食品甄别能力。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QQ:50376947删除。